风水堂:阴阳五行思维的辩证哲学

风水堂:阴阳五行思维的辩证哲学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哲学。这里“辩证”二字是洞主主动加进去的,市面上普遍介绍用朴素的唯物哲学是不对的,辩证不是马克思辩证法专属用词,其动态矛盾发展看待问题的思维,其实早就在易经阴阳五行思维中体现了,比如阴阳互根就是同一性矛盾论思维;火生土、土晦火就是量变的诱因,老阴、老阳的“动变”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结果;五行平衡就是系统论,火克金、金克木就是矛盾的双方,阴阳五行可以是自然宇宙,也可以是人与思维,所以即可以阐释自然,也可以阐释社会,是中华哲学的根本,是世界思想方法论的最高高度。

阴阳,原本是指太阳和月亮,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将太阳和月亮运动规律变化提炼出来的阴阳理论就是道!道在如今的通俗解释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比如水和火,五行的两种对立互存的物质,水中有火,因为火是温度,水有温度,所以叫做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因为火焰中心温度很低,水代表寒,所以火中有水。其他如刚为阳称为阳刚,柔为阴称为阴柔;男为阳女为阴;大为阳小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等等阴阳思维不胜枚举,深深地影响着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不易察觉罢了,都是道的变化和体现。

五行,原本是五星,即围绕太阳转的“水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五大行星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关系,古代称之为“辰星、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讲究中和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关系,儒家著作《中庸》就是五行中和思维指导下写出来的。子贡曰:“夫子之文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关系,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从孔子弟子子贡的反馈来看,熟通《易经》并写了《十翼》的孔夫子,学完易经以后,掌握了核心思维,但是并没有教给弟子们看家本领-性与天道,而是根据阴阳五行思维创立了儒家学说,这譬如从黄金大殿卸下来一块金砖,拿给大家欣赏,让大家赞叹这块砖,却隐藏掉背后黄金大殿的存在,孔夫子格局小了!大家觉得《中庸》很好很有道理,却不知道其理论思维来源于五行中和思维。而易经阴阳五行包罗万象,可以是万法之祖,儒学只是万中之一罢了,孔子仅仅开发了其木、火教育功能就成为一代宗师,而五行学说其他分支可产生医学(如《黄帝内经》)、堪舆学、物理学、化学等等不可尽数的门类学科,从古至今人类开发其功能甚少甚初级,华夏子孙怀揣宝藏而不知,令人震惊与惋惜。

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因为阴阳五行理论是道,因此包罗万象,可以记载时空。古人发明了干支,作为时空符号。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天干是太阳变化的记录符号,地支是月亮变化的符号,因为宇宙全息性,所以太阳系的道也就是宇宙的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宏观微观的一切都可用道解释,也就可以用干支来阐释,因此,干支是代表阴阳五行阐释道的最佳工具,老子用五千言的《道德经》阐释道,也算考虑到人们不具备干支的专业知识,用啰嗦的语言多写了五千字罢了。

天干地支纪时法,是通过观察太阳与月亮之间的变化,记载下来的变化规律,那么回答10天干、12地支,就变得容易多了。

12个的地支来历,是月亮在1年的周期内来总结的。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有12个月圆月缺,于是,古人又将一个月圆月缺作为一个月的周期,12地支,容易被理解。当然了,古人很会举一反三,又将这12地支,用在了记录时辰上来,12个时辰由此诞生,12地支显然具有了抽象的哲学符号的特征。

那10天干怎么来的呢?不用怀疑,天干当然是记录太阳一年中的变化。

对于地球来说,月亮仅仅体现有12个月的圆缺变化,并不主持四季的变化,而四季的变化,显然跟太阳照射地球角度有直接关系。

从我们最直观的认知上来说,天干本来有4个就可以了,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倘若如此,还不够精细。因为春初和春末,差别很大,夏初和夏末,秋初和秋末,冬初和冬末,温度、湿度同样差别很大,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季节的变化,不够严谨。

我们古人喜欢阴阳思维风水堂:阴阳五行思维的辩证哲学,就将春季用两个符号来代替,甲、乙。万物甲生,是出生的状态;万物乙长,是生长的状态,方向为东。将夏季用丙、丁代替,分别代表光耀和强壮,为南方;将秋季用庚、辛代替,代表了更替和艰辛,为西方;将冬季用壬、癸来代替,代表了任重和终结,为北方。

季节中的前后变化也可以用阴阳概括,春长甲、夏长丙、秋长庚、冬长壬,为阳;春消乙、夏消丁、秋消辛、冬消癸,为阴。

这一下,天干里的四季8个代表符号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就有了。

剩下两个戊、己如何出场呢?

倘若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传统的日晷尺与罗盘,你根本找不到天干戊、己的位置的。

为啥?

因为一年当中,当太阳接近北回归线距离北半球最近的时候,日晷尺的日柱就变得非常短,日晷针影子就投射到了日晷尺的中央,这一段时间非常特别,必须专门拎出来讨论,很显然又有别于正常的“春夏秋冬”,长夏就出来了。

按照正常逻辑,一阴一阳风水堂:阴阳五行思维的辩证哲学,长夏要衍生出来两个符号,这就是天干戊、己,位在中间。

天干,配合上我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春为木,所以,甲、乙为木;夏为火,丙、丁为火;秋为金,庚、辛为金;冬为水,壬、癸为水;长夏为土,戊、己为土。

当然,十二地支也依照配上阴阳五行,所以,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戌丑未土居四季之末,起过度作用。

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一种特殊的能量场,类似于水流中的漩涡,天体和水流的旋转会产生漩涡应该是同理的,这个漩涡之处就是空亡之地,信息能量不稳定不显现体现空亡的特性。

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这是进入下一个甲旬的原因,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标签: 阴阳五行 辩证思维 五行 风水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