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人,到了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太美的历史时刻

新时代的中国人,到了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太美的历史时刻

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与主病治则全解析

文章来自:经方派

2577 阅读

导读:中国文化,源于对天文的深邃认知。这可能是很多人所想不到的。

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本土文化的真正了解,以及横向的客观对比。

比较出真知。上善者,人心思齐。

新时代的中国人,到了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太美的历史时刻。

正文:

2021年已快结束。

说起来,这个“2021年”的所谓公历,是应让中国人感到尴尬的。因为华夏文明自古就有自己的历法。今年的华夏纪元本应是:

黄帝四千七百一十八年。

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没有中断过的历法传承。

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完美最先进的历法,我们称之为“农历”。道家称为“道历”。大多数人只有在过春节时才想到它。却对自己祖先的璀璨文明一无所知。

悲哀。

在讲气运(五运六气)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几个历法的概念。因为气运讲的就是天文历法气象循行的科学规律。

公历,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自1912年由西方传入中国定为国历。它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公历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有太阳历,就有太阴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当今纯为太阴历的,是伊斯兰历,以穆罕默德为纪元之始,穆斯林世界承用至今。

而我们的黄帝纪年历法(即农历、道历),弥补了单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不足。是综合了太阳和月球运行规律的阴阳合历的纪元历法。这是华夏先民对天文历法的伟大贡献。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一点。所有历法的制定,都需要有一个起算点,这个起算点就叫做历元。

西历(公历)的历元是耶稣诞生之年。伊斯兰历(太阴历)的历元是穆罕默德诞生之年。我们华夏文明的历元是尊奉黄帝即位的时间作为起点。这才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的国之历法。

当代中国是否还要继续使用西方文明的历元与历法,这是个令人深思与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让我们继续了解祖国伟大的黄帝历元。据《太乙数统宗》记载: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天心气运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皆合于子,是为上元。

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元,是始于上元混沌甲子之岁,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合朔并交冬至。

这是何等精确公允与奇绝光耀的天文历元时刻!

从同一个黄帝历元起,除了农历(阴阳合历),中国古代还有多达“古六历”等诸多历法。其中流传至今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历法——干支纪元法。这就是本文五运六气所依据的天文历法。

干支纪元法,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作为特征(象)。太阳黄经每增加15°为一个节气,总共二十四节气正好360°。反映的是天地阴阳气象的变化。

那么何谓干支?比如2021辛丑年,辛就是天干,丑就是地支(这部分不展开了中国的天文历法与干支,有机会另外详谈)。

现行的干支法与黄帝历的差别,简单的说,是新的一年起点的不同。

黄帝历是农历正月初一。例如2021年2月12日,是辛丑年的大年初一。而干支法是立春这个节气那天。例如2021年2月3日,是辛丑年的立春。

另外,我们的十二生肖系统,大家一直混淆,以为是按农历来划分的,其实不是。生肖的起点是按干支法立春那天来确定的。

又扯远了。下面我们进入正文。

要谈辛丑年,先看大司天。

大司天是气运规律的一个更大的框架。是以3600年为一大周。360年为一大运。60年为一大气。30年为一小纪。

我们现在处于第79甲子(下元),一甲子是60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开始,到2043年的癸亥年结束。

这个60年里是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也就是说,1984年到2013年这30年是厥阴风木管,从2014年到2043年是被少阳相火管了。

宏观的整体来讲,近些年来,大的气候特征,就是风火用事。

我们还是用“象”来看问题。什么是风火?风助火势,火起风生。一派热烈火旺燎原之势。

曾有深谙五运六气的学者,尖锐指出,西方科学家历经多年研究得出的“重大发现”温室效应(正是在这几十年内),压根是盲人摸象。大自然的寒热变化自成规律。没有大视角,只能发现局限的碎片。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多排放些二氧化碳)在自然之力面前,只是微不足道的。这60年正是因为风火用事的自然气运规律,使得冰川融化。过了这个阶段,到下几个甲子的循回,自然又会恢复原貌。据说这个说法得到了地球历史记录数据的佐证。

若是如此,第一我们能借此案例,更好的理解啥叫“风火用事”的大司天自然气候环境。第二,你会真切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科学的超前性。

在风火用事的大司天底子上,辛丑年登场了。

辛丑年的整体气运,叫做“水运不及”。这是辛丑年的底子。

水运不及,说的是五行能量。水的能量是封藏。不及,就是能量的封藏不够。对人而言,肾属水。就会得肾病。哪些肾病?封藏不住的啊。。遗精,带下,尿频。。其他请自行脑补。

另外,五行能量生克乘侮,彼此牵制,才能平衡。土克水,土制约水,但水若太少了(水运不及),就会导致土的能量过剩而泛滥。脾属土。脾土主湿。就会导致湿化。

辛丑年的上半年,是太阴湿土司天。本来就湿化打底,再加湿土司天(管事),辛丑年的上半年,湿气必然过盛。合大司天,再加上风火相煽,湿热之至。

辛丑年的下半年,即现在,是太阳寒水在泉。湿上加寒是什么?又是在下半年的秋冬季节?寒湿之重,可想而知。合大司天,必然寒热错杂之证极多。

以上是辛丑年气运对人的影响之大纲。

而之所以叫五运六气,这一年内,还可以细分为五个阶段岁运(主运与客运的相互影响)。以及同步的六个阶段岁气(主气与客气的相互影响)。再以及运与气之间的运气同治,运气合治等。

细到你瞠目结舌。每季度,每个月,每个节气,甚至每一天,都能提前推演出运气交合的结果。

看到这,你就明白了,什么是中国文化对万物的认知方式。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先整体再局部,抓住规律,精准定位。

非常科学,无比智慧。

这样的认知方式,正是古典中医与当下西医的差别。西医从微观入手,从已形成的病灶入手,见病治病。则往往局限在局部,失去了对整体的把握。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的认知差异。

又扯远了。再让我们回到辛丑年。

五运六气新时代的中国人,到了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太美的历史时刻,严格说起来,是对天文气象的自然循行规律的揭示,以及由此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因素的预知。

是一项极其重要而超前,伟大的科学体系。

对于辛丑年的气运影响,即上半年湿热为主。下半年寒湿为主。兼有寒热错杂。这些失常的天地气运能量,中医称之为邪气。

什么人会感染或传应邪气而得病?

第一,不守天时与饮食作息常度的人。

《黄帝内经》第一篇,对这种人描述的很形象也很易懂。我们直接上原文: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对于这种人,任意的耗散其真,内里空虚,外防不固,天地邪气不找他,找谁?

第二,先天体质的五行能量偏性受邪气影响较大的人。

辛丑年整体是湿邪重。土主湿。湿土之邪气盛。

首先受邪的是肾水不足者。土本克水,土已盛,水再不足,湿邪弥漫之。肾虚者更虚。

按气运之理,这里有个规律。凡是出生年份尾数为“1”者,即是先天水运不及者。在辛丑年则要注意提补肾气,健脾祛湿。

其次是脾土湿气本来就重的人。湿上加湿,病情将显露或恶化。

同样中国的天文历法与干支,按气运之理,凡是出生年份尾数为“4”者,即是先天湿土太过者。要注意辛丑年健脾祛湿,防寒温阳。

再者是肝木升发之气不足的人。木本克土,但湿土太盛,木气又不足的情况下,湿土邪气会反侮肝木。造成木郁土壅。

出生年份尾数为“7”者,即为先天肝木不及者。要注意辛丑年疏肝清热,祛湿理气。

注:以上的出生年份是按农历的。尤其是公历与农历生辰年份不一致者要注意。比如公历82年1月生的人,其农历生辰是81年12月的(因为还没到立春,没到农历年春节)。

第三,是本就有肾气虚,脾湿重,肝气郁等相关脏腑疾病,或慢性疾病者。

受时令过盛的邪气感召,即较易感邪而致病。此类人则可提前预防,加强相应的防治。

那么针对辛丑年的致病因素,我们的预防和治则是什么呢?

早在八百多年前,南宋的陈无择就已在其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上,明确指明:

“治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气化运行先天。。。治法:宜酸苦以平其上,甘温以治其下,以苦燥之温之,甚则发之泄之,赞其阳火,令御其寒”。

就问你牛不牛?800年前告诉你现在会有怎样的天地邪气,你该用什么方法来怎么治病。

你要搞清楚,陈无择是南宋的一位道医,他写的也是医书。但就是这样料事如神(直到去年2020庚子年,气运的概况都一直在准确应验)。

其实,只要你明白五运六气就是在发现和揭示自然规律。你按规律去预知,去调理,就一点都不神奇了。

真正神奇的,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文化。真正该羞愧的,是我们这些忘记祖先璀璨文明的人。真正该唾弃的新时代的中国人,到了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太美的历史时刻,是那些至今还在大肆黑中医的不肖子孙!

在总治则下,还有两个辛丑年的通用专方。

辛丑年【岁运】主方:五味子汤

主治:丑未之岁,水运不及。主要针对肾虚者。证状:肾虚,坐卧湿地,腰膝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泄无度,步行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或筋骨并辟,目视䀮䀮中国的天文历法与干支,膈中咽痛。

组成:五味子,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天(去心) ,鹿茸(燎去毛,酥炙) ,山茱萸,熟地黄,杜仲(制炒,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盐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辛丑年【岁气】主方:备化汤

主治:丑末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主要针对脾虚湿盛者。证状:病关节不利,筋脉拘急,身重,萎弱,或温疠盛行,远近咸若,或胸腹满闷,甚则浮肿,寒疟,血溢,腰椎痛。

组成:木瓜干1两,茯神(去木)1两,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脐)3分,熟地黄半两,覆盆子半两,甘草1分,生姜3分。

用法用量:上锉散,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

加减:自大寒至春分,根据正方;自春分至小满,去附子,加天麻、防风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加泽泻三分;自大暑直至大寒,并根据正方。

总的来讲,治则与专方,都是温阳祛湿,补肾健脾,固涩填髓,益气养精之理法方药。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都是补虚扶正的角度居多。若病患还有邪实,还需增加祛邪之品。

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最后,当下新冠疫情全球尚严重,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能从五运六气的天地气运规律的角度,来研究、认知、预测与防范疫病。用最高深的中医理念造福于天下苍生。

同时,华夏民族历代先祖让我们年前储粮,打扫卫生,喝屠苏酒。过年时贴春联,放鞭炮辟邪,这些民俗中,其实都是深有讲究的。

当我们掌握天地自然规律的时候,当我们重建民族自信的时候,当我们有强大的中医治疗武器的时候,离战胜疫病还会远吗?

圣哉,中华。善哉,中医。

标签: 中国历法 天文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