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易经》中图形和符号的名字吗?

关于《易经》的图形符号,我们便不难推测到:“—”和“--”的产生,应该是那群直立行走的人群对影子认识的丰富和发展,由人影、树影到立竿测影,再到用绳结和刻画记录日影。

你知道《易经》中图形和符号的名字吗?“—”名为阳符号,表示太阳照射的影子;“--”名为阴符号,表示月亮或星光、灯光照射的影子。这两种符号又叫“二仪”。仪,指符号本身,那只是一种按一定程序划画的形象,读音正好又借用了“i”韵,认为这两种符号是从“影”在“移”中衍生出来的。

这两种符号又有一个名字叫“爻”,“—”叫阳爻,“--”叫阴爻。“爻”又是什么呢?从字形上看像绳结。从字音上推测,与“吆喝”的“吆”同韵(ao)。这又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有趣的情景:

那群从道路上扛着、抬着各种猎物和果实回到住地的原始人,有的清点物品,有的在绳子上打结或挂葫芦记数。清点的人点一份吆喝一声:“吆—”打绳结的应一声“吆—”后来,中国汉字中便出现了表示“—”的“幺”,如手机号码130,有人仍习惯读“幺三O”,后来又出现了叫卖的吆喝。“爻”,也许正是由此衍生的。

那么,阴爻和阳爻组合的图形名叫什么呢?再回到前文描述过的情景中,人们学会了用竹竿和圭尺测量日影,竹竿画作“|”,影子画作“、”,便成为“卜”字。所以《易经》的作者预测为“卜”。《易经》的创作者给图形取得名字就叫“卦”(挂)(“卜”与“圭”组合)。字形图像的组合已经记录下了那样欢天喜地又爱动脑子的原始祖先的原始思维。为什么读“挂”呢?有人推测记录影子长短、方位的绳结是挂起来的;为什么读“挂”呢?有人推测记录影子长短、方位的绳结是挂起来的;又有学者推测,原始先民们为了记数,常把一种老竹片(筹)用绳子串起来(册),时时挂在腰间,用它计数,这就是中国古代记数的“筹”(筹码,即用老竹片或石子作计数)、“册”(筹用绳串连)。这是从字形、字义上推测的,再从字音上看,取“哇”韵(ua)。这是复韵,由“u”和“a”两个韵母复合而成。“u”是呜,“a”就是啊。“呜”和“啊”都是感叹词,也许在立竿测影和记数这些活动中,先民们常常发出“人之初”的“呜—啊—”之声。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用的音韵,是现代音,至于上古音和中古音,同样相近。

以上,我们查了一次《易经》的原始简史,知道了两种符号和卦形、卦象的来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也查了一次,当他明白了爻与卦后,在他的《系辞传》里连说了三个“玩”字:“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孔子说的“玩”,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应该说是一种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哦—《易经》原来如此,并不神秘,也不迷信呀。祖先们作爻、作卦,不就是为了生存吗?不正是在生活实践中玩出来的吗?所以,孔子接着感叹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对于这些百姓日用而又熟视无睹的现象,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有一种描述,他说:“哲学的命题。都是平常人每日所常有、常做、常说者,不过其中所蕴涵之意义如何,则平常人不追问。追问此诸意义,即是哲学之开始。”

上文中,我们已经“追问”到了爻和卦的名字,也许继续追问,又会有更深的含义和更广的信息。如何追问呢?借用一次孔子那种“玩”的心态吧。

即使是几千年以前的情景,我们也同样可以想象,当年的“阴”和“阳”两种符号,会是多姿多彩的:有人会用地上的石子、小木棒,甚至捏搓泥条表示阴与阳;有人会用木棒在泥地上刻画自己喜欢的符号;有人会用绳子打成两种型号的结……也许后来人们渐渐习惯了“—”和“--”这样两种简约的符号。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标签: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